沧州银行的发展,至今已经历19年风雨,作为“沧州人自己的银行”,现在的掌舵人刘泽平常感肩上的责任沉重。
这家于忧患中焕发生机的城商行,如今已步入青年。在沧州这样一座金融大市,在区域29家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,沧州银行后来居上,举步攀升,留下踏地有声的足印:
截至2016年底,银行总资产达到1119.23亿元,历史性突破千亿元,跻身全国大中型城商行序列;
存款总量达到900.23亿元,位居全市银行机构第一位,比年初增加221.65亿元,增长32.66%;
贷款总量达到478亿元,位居全市银行机构第一位,比年初增加117亿元,增长32%;
实现拨备前利润16.5亿元、净利润9.16亿元,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7%、26%,年末资本充足率升至17.54%,居全省城商行最高水平;
上缴各项税金5.46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加0.96亿元,增长22%,再创新高……
透过这组数字,一股昂扬向上的干事和夺冠精神扑面而来。
沧州银行的自小而大,其中蕴含着诸多“奇迹”,而一切的发端缘自其准确的发展定位
沧州银行的前身是沧州市商业银行,于1998年9月19日在13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重组设立,2009年3月经国家银监会批准更名为“沧州银行”。
沧州银行成立的前五年,方兴未艾之际,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发展速度变慢,经营规模小、营运质量差,业绩一路下滑。到了2003年初,存款余额降至10亿元,贷款余额仅有7.7亿元,不良贷款高达3亿元,累计亏损2731万元,进入生死边缘。
观其变则正之。2003年4月,市委、市政府调整了沧州银行领导班子,而沧州银行自此走上快速稳健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新班子的秘诀,首先归结于银行发展的明确定位。在一些银行机构抓大放小,瞄准“高、大、上”客户着力攻关时,沧州银行却踏下身来,坚持以“服务地方经济,服务中小企业,服务城乡居民”为己任,将服务送到基层需求的门槛上。
“沧州的发展,万众创业是一个巨大推力,而随着中小微企业数量形成规模,有效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等共性问题就变得迫在眉睫。”现任沧州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刘泽平说,自2013年至今,沧州银行服务地方发展,支持实体经济,帮扶中小微企业壮大的“发展定律”始终未变。
当然,这种支持并非盲目。特别在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下,一些企业在经营上出现困难,相应地,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随之加大。“越是困难的局面,越是复杂的形势,越考验一个银行的把控能力和担当精神。”刘泽平认为,银行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,在有效识别风险、审慎把控风险的前提下,一如既往地支持企业发展壮大,加大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、转型升级,是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。
他们提出一个经营标准: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、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、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。
“雪中送炭”缓解了刚需。仅去年前三季度,沧州银行就新增贷款达到95亿元,比去年同期多增41亿元,超出2015年全年的增量。这样的增长速度和投放力度,在全市独树一帜。
这些贷款,大多投向小微企业,贷款新增58.72亿元,占到全部贷款增量的61%;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67亿元,占到全部贷款的58.63%。沧州银行小微企业客户由此增至9079户,户均贷款294万元。
“优质的中小微企业,是未来地方发展的后势,也是银行业发展的助力。”在这一思路下,沧州银行成为支持企业长期发展、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忠诚伙伴。即使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依旧不离不弃,想尽办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。河北鑫联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,因其它银行压缩贷款,导致现金流出现困难,沧州银行没有跟风抽贷,而是及时为其办理借新还旧贷款1000万元,使企业重现生机。
“帮助企业就是帮助社会,也是帮助自己。”沧州银行的匠心与真诚,带来的是客户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,许多中小微企业由一开始申贷一二百万元,到后来贷款达到三五亿元,无论发展如何茁壮,都始终坚定选择了沧州银行。
在捧出热诚“急企业之难”基础上,沧州银行把目光瞄准群众,在最基层的民生需求上付出心血。2003年以来,银行累计投入2000多亿元,支持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热电、交通、文化、体育、环保、绿化、就业等基础建设和民生项目,为改善民生环境、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。
此外,沧州银行“不厌其细”,不惜人力,在一些银行机构不愿接手、利润微薄的基层服务领域,开展了“规范化、人性化、航空化”高标准服务。他们开办代发工资、代理保险、代收话费水费电视费取暖费、代办维修金养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代理业务,发行公交卡、校园卡、公务卡、车务通卡等银行卡产品,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金融需求。同时开办汽车消费贷款、住房按揭贷款、门店抵押贷款、下岗再就业贷款、企事业单位员工保证贷款、个人循环贷款等全新业务,开办利滚利、立得利、聚盈利、黄金屋、薪金卡、个人理财等理财业务,最早免除ATM跨行取现、网银转账、大小额汇款等多项服务收费,每年让利于民2000多万元,赢得群众交口称赞。
“民心为大,沧州银行以成倍的付出,在群众中收获了口碑,成就了品牌,这是多少真金白银都换不来的宝贵财富。”刘泽平说。
任何高质量的发展,创新都是重要的催化剂,沧州银行由一棵小树到根深叶茂,其快速成长主要凭借的正是创新的力量
沧州银行的创新,始终围绕一个主题:服务。
就算在竞争还不充分的2003至2007年,沧州金融机构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家时,沧州银行就打破传统,走向客户,提出了上门服务。
他们将服务时间延长,早8点开始营业,提前一个小时,使得上班族在进入工作之前,就可以办完必要的金融业务。
他们把提高服务质量,放到立行之本的高度,在全网点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服务评比。陆续有10家支行通过五星级网点验收,11家支行通过四星级网点验收,从硬件到软件都变得焕然一新。
他们精准对接客户,根据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“短、频、急”的特点,专门成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,不断优化审贷流程,提高工作效率,创新信贷产品。根据不同行业需求,至今已推出“船贷通”、“棉贷通”、“联贷通”、“商贷通”、“租贷通”、“短贷通”、“货易贷”、“裘易贷”、“品牌贷”、“法人信用贷”等10多个产品,就像一剂良药,直接作用于“痛点”,解决了困扰小微企业发展多年的老大难问题。
以“裘易贷”为例,主要针对的是肃宁毛皮产业。毛皮产业是肃宁县第一主导产业,但其中的小微客户和个体工商户普遍资产少,缺乏贷款所需的抵押物。为解决这类客户季节性、短期性的资金需求,沧州银行与当地上市企业华斯公司签署了第三方存货监管合作协议,小微客户可将购买的皮毛放到华斯公司专业的恒温冷库储存,并持仓单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,从而实现了银企双赢。
作为专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银行,沧州银行的服务效率、工作作风广受好评。他们建立了绿色通道审批体系,每周定期审批与随报随批相结合,保证企业在一周内拿到贷款,最快可实现当天调查、当天审批、当天放款。
现在沧州银行创新服务的网点已遍布全省50多个县市区。仅去年就有20家支行陆续开业,9家分支行获批筹建,全行营业网点数量达到92个,覆盖全省9个地级市。随着分支机构增多,沧州银行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,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。特别是省会石家庄分行的获批筹建,标志着银行在全省的布局基本完成和“扎根沧州、立足河北、辐射京津”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。
“走出去”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。去年,沧州银行所有域外分行新增贷款都在10亿元以上,合计占到全行增量的67%;新增存款127亿元,占到了全行增量的57.4%。
在着力提升网点服务的同时,沧州银行紧跟时代步伐,及时开拓低成本、高效率的线上服务渠道。他们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转型创新的重要渠道,累计投入3亿多元,建成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,陆续开发建设网上银行、电话银行、短信银行、移动银行、手机银行、微信银行,铺设大量ATM、POS和自助服务终端。目前,沧州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量占比达到55%,已经超过柜面渠道。
站在行业发展前沿,沧州银行把目光放得更远。去年,他们设立北京研发中心,依托首都丰富的金融资源,充实专业人才,加强金融合作,进一步提高了运营能力。至今已顺利开办首单15亿元的非标资产业务,以及50多亿元的委外投资业务,打开了新的投资渠道。
从濒于摘牌退市的“六级行”,到2008年成为全国首批30家“二级行”之一,沧州银行已连续9年保持这一头衔,全国罕见。伴随“健康肌体”各项运营愈加规范、高效,各项荣誉接踵而来:先后荣获“全国文明单位”两次,获评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“全国三八红旗集体”,获“河北省金融贡献奖”4次,荣获“河北省先进集体”、“市长特别奖”等百余项荣誉称号。
所有发展中的努力,终归要归结到人的身上,事在人为,沧州银行的快速攀升,依靠的正是一支素质过硬,朝气蓬勃,敢打必胜的团队
在沧州银行,始终凝聚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,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班子谋发展,员工想发展,没有一丝倦怠之气。
从最初的300多人到现在2000余人,除沧州域内24家市区支行和26家县域支行外,干部员工远及廊坊、保定、唐山、邯郸、邢台、秦皇岛、衡水等域外分行及其所辖数十家支行。而不论路途远近,“扑下身子去做,撸起袖子去干”的精神传承不变且愈传愈强。
“我们对于人员的聘用、考核以及任用,最重要的标尺是能力和业绩,人皆有缺陷,但只要有责任心,有一技之长,想干一番事业,在沧州银行就可以拥有舞台,得到施展。”沧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,一家银行的凝聚力,并不单纯来自感情和待遇,往往人才更看重的是正气和可以一展抱负的空间。
在沧州银行,员工薪酬比干部多,干部薪酬比行长多,一点都不新鲜。在多年精细化管理和激励机制作用下,传递到各个层面的执行力都显现出高效、有力。干部员工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空前活跃,特别在前沿业务部门,每个岗位“每根手指”都着力于干事成事,而握指成拳,最终成就了推进沧州银行快速前行的洪荒之力。
曾有外地其他银行的一位副行长到沧州银行求职,不要求提升职位,也不要求提高待遇,他背井离乡“就是想干点事,不愿在平庸中混日子。”
接待他的刘泽平欣然接受了这一新同事。沧州银行以微薄之躯,到成为全省举足轻重的一支金融力量,期间所着力打造的正是这样一种激情干事的精神。
今年5月,沧州银行启动第六次增资扩股。在经济发展下行,银行业发展面临挑战背景下,在其他一些区域城商行增资扩股遭遇困境情况下,沧州银行整个增资扩股过程不到5个月便宣告完成,新发股份15亿股,募集资金34.5亿元。
此次增资扩股是沧州银行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,也是参与企业最多的一次。陆续有100多家企业报名,不仅有沧州本地的企业,还有来自其他地市乃至京津地区的知名企业。银行总股本由23.39亿股增至38.39亿股,股东权益增至88.53亿元。这次增资扩股的圆满完成,标志着沧州银行的核心竞争力、社会影响力再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一位知名企业负责人坦言,之所以看好沧州银行,并非简单看到它的发展业绩,而是自内而外充满张力的那股“精气神”,有了这股精神,什么事都能干成,什么“奇迹”都能创造。
成绩辉煌,在时光渐逝中留下光影。作为全行干部员工队伍的核心力量,沧州银行领导团队又在谋划实施新一轮发展的跃动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中,沧州银行主动对接,重点突破,在高速公路、产业转移、非首都功能疏解等多点领域实现突破:
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方面,重点支持了京沪高速“沧州市至千童镇”段、沧港铁路等项目建设,累计发放贷款10亿元。
在京津产业转移方面,成功签约沧州东塑明珠商贸城“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外迁项目”和沧州市正一招商服务中心“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项目”,为转移商户提供金融“一条龙”服务,支持相关客户120余户,授信达25亿元。
在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方面,为京津教育合作项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发放贷款8000万元,其他合作项目在逐步实施,大手笔规划和新的发展蓝图正一步步在现实中铺陈开来……
前途正好,岁月当歌。
——摘自2017年4月11日《沧州日报》